立秋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,所以在立秋的时候人们都会举行一些活动,还有吃一些传统食物。那么传统食物有什么呢,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立秋吃什么传统食物,立秋是什么时候吧。

立秋吃什么传统食物
吃瓜果
在华北、华东等地,立秋的传统饮食习俗是吃瓜果,也叫“咬秋”,常见的“咬秋”水果是西瓜、桃子、甜瓜等。在江浙地区,立秋人们会取西瓜和烧酒同食;天津讲究在立秋时吃西瓜或香瓜,北京也有“春吃萝卜秋吃瓜”的习惯。
在浙江杭州,人们会吃秋桃来庆祝立秋,吃完把核一直留到除夕,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,祈求免除一年的瘟疫。
吃面食
立秋时,不少地区还流行吃面食,比如辽宁的海城等地流行吃肉面,义县等地多吃饼、饺子等。山东胶东地区有谚语“入伏的饺子立秋的面”,当地人在立秋当天会包水饺或擀面条来吃。
食肉进补
按照传统观念,立秋意味着秋天到来,此前“苦夏”无食欲,体重会下降,因此立秋期间需要进补“贴秋膘”。在北京地区,每年立秋,一些居民会做肉来进补。这一天,京城一些老字号肉食柜台前几乎人满为患。在河北一带,人们也会在立秋日吃炖肉、涮肉或者肉馅饺子、炖鸡等来滋补身体。
吃赤小豆
立秋当天,许多地方的人们会用水吞服红豆。浙江地区多用井水帮助吞食,在浙江义乌,服用时讲究面朝西,代表不得痢疾的意思。
饮“秋水”
在江浙一带,人们会在立秋饮“秋水”,即深井水,据说可免生痱子,又可止痢疾。而在四川雅安地区,喝秋水是将水晒后家人各饮一杯,有除积暑,避免秋天闹肚子之意。
吃豆腐
在山东莱西地区,有“吃了立秋的渣,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”的俗语。这里的“渣”指的是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,当地人认为立秋日吃“渣”,可以防痢疾。
立秋是什么时候
2022年立秋时间:2022年8月7日20点28分57秒,农历七月初十,星期日。
立秋,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,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一般在每年公历8月7或8日。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,立秋还在暑热时段,尚未出暑,秋季第二个节气(处暑)才出暑,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。
立秋后还要热多久
立秋之后还要一段时间天气会慢慢开始转凉。有句俗语叫“立秋后18天地火”,说的就是立秋后天气情况的变化,立秋后20天左右已经进入初秋,到了处暑节气,天气才开始逐渐转凉,即使白天的温度还是在30°以上,早晚的温度却会很凉爽。
立秋过后,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,白天时间缩短,日照时数日趋减少,给予北半球的光和热一天天减少。太阳辐射的减弱,使地面在白天能得到的热量渐渐减少。而夜晚延长,地表向太空辐射的热量反而增多。由于地面吸收的热量渐渐少于地面散失的热量,气温开始出现由高转低的趋势。
以上就是关于立秋吃什么传统食物,立秋是什么时候的相关信息分享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