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读生活 节日 立秋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立秋节气的民间风俗

立秋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立秋节气的民间风俗

立秋节气的特点就体现在天气上,因为立秋之后天气会变凉爽很多,这个是气温上最大的变化了。从民俗来看,自古立秋都有祭祀土地神的习俗。想继续了解立秋的其他信息的小伙伴,可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立秋节气的特点和风俗,立秋节气的民间风俗吧。

立秋节气的特点和风俗

立秋节气一般天气都是比较凉爽的,在这个时候会有一些吃食,还有以西瓜、四季豆尝新、奠祖的风俗。又有在立秋前一日,陈冰瓜,蒸茄脯,煎香薷饮等风俗。立秋的主要习俗有:立秋节、摸秋、秋忙会、贴秋膘等。立秋节,也称七月节,对于耕农的人们来说,秋天意味着一整年的收获,也是好的意头的节气。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,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,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,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。所以有“立秋三场雨,秕稻变成米”、“立秋雨淋淋,遍地是黄金”之说。因此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,追肥耘田,加强管理。 立秋,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,太阳到达黄经135°,于每年公历8月7日~8月9日交节。立秋也是一个可以收获的节气,阴天开始增多,而阳气则由“长”转“收”。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:初候凉风至,二候白露降,三候寒蝉鸣。不同的立秋节气日期,会有不同的天气变化。

立秋节气的民间风俗

1、立秋节气的民间风俗:“咬秋”

立秋吃东西可以统称为“啃秋”,有些地方也叫“咬秋”。“咬秋”和“咬春”之俗一样自古有之。清代张焘在《津门杂记·岁时风俗》中记载:“立秋之时食瓜,曰咬秋,可免腹泻。”这习俗在北京、天津、河北一带曾很流行,人们在立秋的前一天将南瓜、北瓜、茄脯及香薷汤放在庭院中晾一天,于立秋日吃下,有消除暑气避免得痢疾腹泻的作用。

在浙江等地,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,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。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,全家围着啃,就是啃秋了。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。他们在瓜棚里,在树荫下,三五成群,席地而坐,抱着红瓤西瓜啃,抱着绿瓤香瓜啃,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,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。啃秋抒发的,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。

2、立秋节气的民间风俗:“贴秋膘”

立秋,民间素有“贴秋膘”的习俗。伏天人们胃口差,不少人都会瘦一些。瘦了当然要补了,办法就是到了立秋吃味道厚的美食,首选吃肉。这个习俗在北方尤其盛行。比如,老北京的四合院人家,立秋时多炖肉、烧鱼、炖鸡鸭,其肉多烹制成红烧肉、白切肉或自制酱肘子肉,也有这天吃肉或螃蟹肉馅或瓜馅饺子的。

北京、天津、河北等地在这天吃炖肉别提多讲究了。家里的主妇要到市场上买一大块非常新鲜的猪后臀尖肉,回到家里洗净。在炉子上坐好了锅,里面除了切成方块的肉和水以外,还要放上葱、姜、蒜、花椒、大料、料包、大酱、盐等,用文火炖。

3、立秋节气的民间风俗:沐浴

立秋这天沐浴方面很讲究。有的地方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洗,有的地方要用太阳晒过的水洗,有的地方这天还忌讳沐浴。这些讲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:为了不生秋痱子。因为在立秋后还有“秋老虎”一说,还会热上一段时间,所以盛夏的一些如痱子等疾病还会存在。比如,老苏州人在立秋这一天,就有早上洗温水澡的传统。有的时候,还会从院子里的薄荷树上剪下数片薄荷叶,放在泡澡水里。清朝,民间还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,将体重和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,体重减轻的话就叫“苦夏”。

立秋节气传统民俗

立秋节,也称七月节。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,到西郊迎秋,并举行祭祀少嗥、蓐收的仪式。汉代仍承此俗。到了唐代,每逢立秋日,也祭祀五帝。

宋代,立秋之日,男女都戴楸叶,以应时序。明承宋俗。清代在立秋节这天,悬秤称人,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,以验夏中之肥瘦。

一直以来,在我国广大农村,立秋这天,还有以西瓜、四季豆尝新、奠祖的风俗。又有在立秋前一日,陈冰瓜,蒸茄脯,煎香薷饮等风俗。

以上就是关于立秋节气的特点和风俗,立秋节气的民间风俗的相关信息分享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易读生活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iabs.com/27186.html

作者: yidu001

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吗 七夕这个节日有什么意义

立秋吃什么传统食物 立秋是什么时候

发表回复

返回顶部